伤寒、副伤寒甲、乙、丙均为沙门氏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1~3mm,宽约0.4~0.9mm,无芽孢,无荚膜,有周身鞭毛能运动;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即能生长,最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1-29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不产生外毒素,但具有毒力较强的内毒素,病菌经口进入肠腔,侵入肠壁淋巴进入淋巴系,再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出血、坏死并形成溃疡。病菌随血液扩散全身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1-29
伤寒、副伤寒的传染源是患者和带菌者。患者从潜伏期末到整个患病期间都有传染性,病程后期的传染性较前期强;带菌者是伤寒、副伤寒的重要传染源,包括潜伏期带菌、恢复期带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1-29
副伤寒的潜伏期较伤寒短,一般为8~10天,有时可短至3~6天。副伤寒甲、乙的症状与伤寒类似,但副伤寒丙的症状较特殊。副伤寒甲、乙起病徐缓,但骤起者不少见,尤以副伤寒乙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1-29
伤寒与副伤寒是常见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除病原体、免疫性各不相同外,在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等方面都相似。伤寒是由伤寒,副伤寒是由副伤寒甲、乙、丙三种沙门氏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1-29
伤寒与副伤寒是伤寒杆菌或者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是持续高烧,因此热能消耗大,身体蛋白质破坏多,加上病人食欲不振,消化能力大减,致使身体急剧瘦弱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1-29
食物传播也是伤寒、副伤寒重要的传播途径。食品在制作、加工、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受伤寒病人或带菌者排泄物的污染;或经污染的手,被污染的水再污染食品,如瓜果、牛奶、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1-29
伤寒和副伤寒主要通过病人或带菌者污染的手或其粪便污染日常生活用品而传播,以散发病例为主,并可呈现簇状分布,然后再向周围扩散,可持续较长的时间。有时可追查到病例之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1-29
伤寒、副伤寒的防治,关键是提供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和有效的污水处理系统。严格做好饮用水的氯化和过滤,可使本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在伤寒、副伤寒呈地方性流行而又没有可靠的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1-29
症状:壮热口渴,汗出不解,恶心呕逆,大便溏而不爽,头身困重,胸闷脘痞,纳呆腹胀,渴不思饮,小便短赤,苔白腻或黄腻,脉滑数或濡。治则治法:清利湿热,理气和中。中成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1-29
症状:头痛,身重恶寒,身热不扬,午后热甚,口不渴,胸闷不饥,苔白腻,脉濡缓。治则治法:芳香辛散,宣化表里湿邪。中成药:①午时茶颗粒,冲服,1次6g,1日1~2次。②柴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1-29
症状:身热夜甚,烦躁不安,或神志昏蒙,循衣摸床,或身发斑疹,或腹痛,甚则大便下血,舌绛少苔而干,脉细数。治则治法:清营泄热,凉血散血。中成药:①局方至宝丸,口服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1-29
症状:腹部不适,便血量多,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身热骤降,汗出肢冷,脉象细数。治则治法:补气固脱止血。中成药:①断血流颗粒,口服,1次6.5g,1日3次;②参附注射液20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1-29
症状:面色苍白,形体消瘦,神疲懒言,口干,低热,舌质嫩红,苔黄而干或光剥无苔,脉细弱。治则治法:益气生津,清解余热。中成药:参麦注射液10~60ml加入5%~10%葡萄糖注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