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医 > 医案心得
主治:青春期闭经。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21
古今业医而善用石膏者,莫过于盐山张锡纯氏,先生誉石膏“为药品中第一良药,真有起死回生之功”;“治外感实热者,直如金丹”。就在其所著《医学衷中参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19
石膏“气味辛、微寒,无毒。主中风寒热,心下逆气惊喘,口干舌焦,不能息,腹中坚痛,除邪鬼,产乳、金疮。”(《本经》)以上曰寒热、曰惊喘、曰口干舌焦不能息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19
孔伯华先生曾被业内称为“石膏孔”,今值孔伯华先生135周年诞辰之际,特敬此文。承孔伯华弟子姚国栋训读石膏在孔伯华处之妙用,进而解读他重用石膏之精髓。孔伯华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19
发热(外感风寒,内有饮邪)。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19
石膏为一种矿石,主要为含水硫酸钙。性味辛、甘、大寒,归肺、胃经。石膏,有生、熟二种,生者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效,主要用于清泄多种热邪;熟者是指用火煅后形成的煅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19
暑热证轻者为伤暑(暑热感冒),重者为中暑。暑热侵袭,初感暑邪伤于卫分,或直中卫气,是夏季一种急性热性病,此病自夏至日以后、处暑以前较为多见。《内经热论篇》:&ldq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19
石膏发汗之说,可能源于《神农本草经》,曰:“石膏味辛微寒,主中风寒热......”味辛可发汗解表,后世多数医家均推崇此说。近代医家张锡纯临证用药首推石膏,将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19
《伤寒论》白虎汤四大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自然是石膏的使用指征。除此之外,其他疾病,无论病属外感内伤,均有用到石膏的机会。张锡纯认为,除收湿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19
慢性咽炎属中医虚火喉痹范畴,多由肺肾阴亏、津液不足、水亏不能制火而虚火上炎所致。虚火灼津为痰,痰聚生热,热愈盛,津愈亏,故患者会出现咽部不适感,常有“吭&rd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10
炙甘草汤,可以行药势、通经络、利脉道。使用炙甘草汤时,把药泡在水酒各半的溶液中,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男性,37岁。经商。因“扭伤致腰痛1天”于2009年7月25日就诊。患者诉,打网球时不慎扭伤腰部,腰疼痛,尤以右侧腰骶部持续性剧痛为甚,腰屈伸及起卧翻身困难,不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脾虚气滞型)虚痞。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辞海》记载:"物之能害人者皆曰毒。"在温病学中的"毒"是一个病因概念,是一类致病物质的总称。此类物质体积微小,多混杂于其他物体之中,难以用肉眼直接观察,但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对人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亦名蜜甘(《本经》)、蜜草(《名医别录》)等。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经。具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功效。临床上常用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是临证中常用的名方。该方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效,主治阴阳气血不足,心脏失养引起的心动悸、脉结代、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二妙散出自《丹溪心法》,功效清热燥湿。芍药甘草汤则出自《伤寒论》,功效甘酸复阴、养阴舒筋、和营定痛。从方义来看,两方看似无关联,但是中医遣方用药就是一个妙字,临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症见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者。临床用该方加减治疗扁平疣、结节性红斑等取得良好效果。患者系汗出腠理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呕吐是消化系统疾病中较为常见的症状,病因多样,临床表现也不一致,可出现胀满呕吐或嘈杂呕吐,呕而无力或呕吐如喷,呕吐新食、宿食、涎沫、黄绿酸苦水等,治疗需要先仔细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用本方治疗胎位不正患者138例,治愈126例,其中臀位119例,横位7例;无效12例(全是臀位)。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主治:阴茎龟头溃疡。先用生理盐水洗净患处,再用消毒棉签蘸草蜜膏涂敷局部。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解读方药方歌:藜芦甘草治风痰,化痰息风和筋脉,手指臂肿颤挛急,口眼㖞斜皆能瘥。组成:藜芦3g,甘草6g。方药配伍:藜芦与甘草,属于相反相使配伍,相反者,藜芦泻实涤痰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患者徐某,男,35岁,2015年9月16日初诊。主诉:心慌1月余。病史: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心悸,偶见下午疲乏、恶寒,性急易怒,口唇偏紫,无乏力气短,无胸闷胸痛等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治伤寒时气,温病头痛,壮热脉盛:干艾叶水煮顿服取汗。治妊娠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艾叶酒煮内服。治妊娠风寒卒中,不省人事,壮如中风:熟艾米醋炒,以绢包熨脐 ... [更多详细]
发布日期:2022-12-09
发布日期:2022-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