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名】石苣、千层剥。
【来源】为菊科植物生菜的茎、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ctuca satiua L.var .romana Hort.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洗净,切片或切碎,鲜用。
【原形态】莴苣。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粗,厚肉质。基生叶丛生,向上渐小,长圆状倒卵形,长10-30cm,全缘或卷曲皱波状;茎生叶互生,椭圆形或三角状卵形,基部心形,抱茎。头状花序有15个小花,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圆锥花序;舌状花黄色。瘦果狭或长椭圆状倒卵形,灰色、肉红色或褐色,微压扁,每面有纵肋7-8条,上部有开展柔毛,喙细长,淡白色或褐红色,与果身等长或稍长,冠毛白色。花果期5-7月。
【性味】味苦;甘;性寒。
【归经】归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止渴。主热毒疮肿;口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汁滴。
【注意】《四声本草》:患冷气人食之即腹冷,亦不至苦损人。产后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肠痛。
【各家论述】
1.《千金·食治》:益筋力。
2.孟诜:补筋骨,利五脏,开胸膈壅气,通经脉,止脾气。令人齿白,聪明少睡,可常食之。
3.《日用本草》:解热毒,消酒毒,止渴,利大小肠。
【摘录】《中华本草》
资讯热点
养生爆料
精选图片